日方突然曝光了“解放军炮击日舰”的消息,这可是中方只字未提的细节,难道这是冲我们来的?还是说和日本内部的权利斗争有关?
去年7月4日,日本海上自卫队的“凉月”号驱逐舰,不顾中国方面的警告,径直闯入了中国领海。当时,日本承认,这是自1954年自卫队成立以来,首次未告知即进入中国领海的事件。这场“海上追逐战”不仅扰动了两国的关系,也点燃了不少人的神经。
(日本“凉月”号驱逐舰)
事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发声,谴责了日本军舰的不当行为,并明确要求未来此类事件不得重演。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,这趟没有带来任何荣誉的海上冒险经历,让“凉月”号的舰长最终为他的冒进付出了代价——因玩忽职守被撤职。
(我方当时第一时间作出回应)
如今时隔一年,这场事件的背后,曝光了更多耐人寻味的细节。
日媒透露,当时中日两国的舰艇在海上互相较量,中国舰艇甚至向“凉月”号进行了两次警告性射击。虽然炮弹并没有真正飞向日本的军舰,但紧张氛围可谓是剑拔弩张。对此,有必要强调的是,这类警告射击符合国际惯例。在2019年,英国海军“卫士”号驱逐舰在黑海擅闯俄罗斯领海时,也曾遭到俄舰的警告射击。
然而,日本方面迄今为止,对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讳莫如深,理由则是可能暴露自卫队的行动情况。不妨想象一下:如果这次事件是真的因为某个“技术错误”,那么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反而可以更好地澄清事实,还以清白。然而这种迟迟未公布调查的做法,又似乎在暗示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。
(日本海上自卫队)
这一事件,与其说是日本个别舰长的失误,不如说是日本自卫队长期以来的一种策略:通过不断测试和挑战,来“试探”中国的防御反应和意志力。这种“极限施压”的手法,成了他们的惯用伎俩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中国舰艇选择了果断且强硬的反应,直接实施了警告性射击。这一举动不仅震慑了“凉月”号,也让日本内部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挑衅政策。
从日媒此次曝光的消息来看,中方对这些细节并没有提及,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不想事情进一步发酵,希望日方知错就改,但从日方角度看,突然曝光“解放军炮击日舰”,却非常诡异。
日媒这次披露消息的时间颇具戏剧性,正值日本政坛风云变幻,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复杂的权谋博弈。
从发布消息的时间和渠道来看,这次是日媒曝光,而不是日本政府。并且还是在当地晚上9点发布的消息,很明显,这是想打石破茂一个措手不及。
(日本首相石破茂)
毕竟日本议会选举刚结束,石破茂还被逼下台,所以这个时候重提日本舰船的错误操作,或许是石破茂的对手,希望利用这件事制造舆论压力,加速实现政治目的。
撇开日本内政不谈,此事件对于中日关系,以及更广泛的亚洲地缘政治体系,都具有重要的影响。首先,中国的强硬回应,展现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。面对外来的军事试探,采取适度但坚定的防御措施,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,更是对潜在威胁的一种有效震慑。
其次,日本自卫队屡次尝试突破他国底线,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中的野心和焦虑感。作为日本的邻国,需要对这种行为保持高度的警觉。同时,这也提供了一个契机,促使周边国家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,建立更为稳固的安全机制,以避免不必要的误判与对抗。
(日方曾炒作中方军机正常行动)
不管怎么说,日本内部的事,我们不想也不会管,但是涉及到我们利益的事,我们必然不会退让,所以日方不能觉得将涉事舰长撤职,就算给了我们解释,日本必须保证此类事件永远都不会再次发生。
综合来看,这起看似因“技术错误”引起的航海风波,其背后折射出的,是中日两国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,不同立场和利益的激烈碰撞。两国都必须以更加理性的态度,来管控各自之间的矛盾。相比于针锋相对,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坦诚对话,不失为一种更可持续的解决之道。
粤有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